“您老这样说就不对了,都是您的晚辈,有什么劳动不劳动的?”窦昭知道老年人离乡,都特别的不习惯。只有家里安稳了,那些护卫才可能真正安下心来帮她做事。
两人正说得高兴,陈核过来了。
他恭敬地把宋墨的话禀了窦昭。
窦昭想了想,道:“明天去拜见了三老爷和三爷,后天就开始对账吧!”
陈核笑着退了下去。
窦昭又和陈晓风等人的家眷说了几句话,想着她们一路风尘地赶过来,都很疲倦了,亲自送她们出了垂花门。
段老太太见着儿子的时候不免感慨:“难怪你在京都的大师兄几次请你到兵部做教头你都没有答应,夫人待人可真是仁义!”
段公义嘿嘿地笑。
段老太太就叮嘱他: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。你虽对夫人有救命之恩,可当初夫人可是付了赏钱给你的,这些年又对你照顾有加,若说有恩,也相互抵消了。你切不可居功自傲、挟恩图报……”说了一大通告诫他的话,听得段公义哭笑不得,连声称“好”,花了半天功夫才把母亲劝着去盥洗休息。
而窦昭送走了段老太太之后,换了件衣裳,见了赵良璧。
赵良璧先送上了崔姨奶奶和红姑给她做的衣裳鞋袜,说了崔姨奶奶的近况,这才将窦昭走后家里的琐事一一地告诉了窦昭。
窦昭一边听,一边观察着素心。
她发现在自己和赵良璧说话的半个时辰里,素心给自己和赵良璧续了六次茶。
窦昭不由嘴角微翘,知道赵良璧晚上想在落脚在笔墨铺子,和崔十三、田富贵好好地聚一聚,窦昭没有留他,让素绢留下来值夜,就去安排宋墨的晚膳。
宋墨看着餐桌上有道香酥鸭,知道窦昭又下厨了,笑道:“让灶上的婆子做就是了,天气这么冷,小心冻了手。”
窦昭笑道:“她们哪有我做得好吃?”
“那倒是。”宋墨有些后悔。
他喜欢看窦昭围着他团团转的样子,就想着法子让窦昭服侍他。窦昭有一天做了这道香酥鸭,他吃着好吃,
余韵
窦昭仔细地想了想,道:“还真没有。”
宋墨有些傻眼。
窦昭笑容温柔,轻声道:“我小时候和崔姨奶奶住在庄子上,我是丧母的长女,崔姨奶奶又是姨娘出身,生怕我被别人笑话,所以在女工针黹上对我要求特别的严……”
宋墨很是困惑。
他得到的消息,是崔姨奶奶和窦昭在真定一起生活,怎么窦昭反说她跟着崔姨奶奶在田庄里生活?
宋墨想到那几大箱子账册。
窦家就是算是再富有,岳父就算是没有儿子,窦家也不可把这么多的产业记在窦昭的名下。
当年王又省的女儿进门,恐怕不仅仅是妾室扶正这么简单吧?
那时候窦昭应该只有两、三岁,是谁在照顾她?
这些年,她又是怎么过来的?
宋墨望着窦昭浅浅微笑里流露出来的些许苦涩,心里非常的后悔。
他在窦昭的事上太过爱惜羽毛,以至于因为要做那谦逊君子,对窦昭的事全都一知半解的,结果说错了话,提起她的伤心事来……
“寿姑,”宋墨贴着窦昭的脸,“我们家针线上有婆子,你要做什么,吩咐她们就是了。要是她们的针线你不如意,我就找几个宫里针线局出来的到家里来做活。你以后别做针线了,对眼睛不好。”然后想到窦昭的针线都是为自己做的,又道,“我的衣裳多的是,穿也穿不完。等过几天我交了差事,就陪你去西山赏雪去。”
他所说的差事,是指督促五城兵马司的人缉拿英国公府走水的盗贼。
柔情如水般荡漾在窦昭的心里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