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阁

看书阁>三国:吾儿刘备,大帝之资! > 第7章 人设!人设!人设!(第2页)

第7章 人设!人设!人设!(第2页)

当然,不管这刘胜到底是什么人,在刘弘嘴里,中山靖王,必须是英雄豪杰!

他话锋一转,“可叹如今,宗室零落,皇纲不振,奸佞当道,黎民倒悬。弘每每思之,常感五内俱焚。弘身为宗室之后,虽位卑职小,僻处乡野,可见民生如此疾苦,亦感同身受,痛彻心扉啊!”

那句“痛彻心扉”,配合着他脸上那种深沉的、几乎要化为实质的忧患之色,显得格外情真意切!

王衍本是耿介忠直之人,对汉室正统有着天然的维护之心。

此刻听着刘弘的肺腑之言,看着他眉宇间那化不开的忧色,再联想到他平日里在乡间的作为,公正断案,自掏腰包平息纠纷,在这饥荒时节设粥棚……桩桩件件,都与那些只知搜刮的污吏截然不同!

“子高之言,深得吾心!”

王衍动容了,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,浑浊的老眼竟有些湿润,“不想在这乡野之间,竟有亭长如此心系社稷,不忘先祖遗风!中山靖王仁德之名,史册有载。刘亭长虽处微末,然此心此志,殊为可贵!宗室有后如君,实乃……实乃不幸中之万幸也!”

他本想说“汉室之幸”,但话到嘴边,终究觉得这世道提“幸”字太过讽刺,临时改了口。

子高,正是刘弘的字。

王衍的话,表露出了他对刘弘的认可与肯定。

见目地已然达到,刘弘的心放了下来。

接下来的交谈,气氛更加融洽。

刘弘虚心请教经学中一些典故释义,王衍也乐于解答。

刘弘偶尔谈及乡里治理的难处,言语间流露出一种务实又不失仁厚的态度,更让王衍欣赏。

临别时,王衍亲自将刘弘送至门口,态度比初见时亲厚了许多。

“子高,日后若有闲暇,常来坐坐。这乡里之事,还需你这样的明理之人多费心。我辈儒生,唯能坐啸,不如你远矣!”

刘弘拱手作揖,姿态谦恭:“王公教诲,弘铭记于心。必当竭尽驽钝,不负桑梓,亦不敢辱没先祖遗德。”

离开王家小院,走在回亭舍的路上,夕阳的余晖给楼桑里道路两侧的破败屋舍镀上了一层黯淡的金边。

刘弘抬头看了看天色,该回去了。

刘备今日的“功课”,想必已经完成,正等着他检查。

虽然刘备的年纪还小,可刘弘也已经给他安排了不轻的功课。

课程自然是有文有武。

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!

如今对刘备而言,每日的晨练必不可少。刘弘还为他特制了几个沙袋,分量不轻。

在刘弘看来,要将刘备培养成吕布和关羽那种万人敌的猛将,艰难的很,因为这种事终究是要看天资的。

他又不是特种兵王,能培养出什么三国战神?

可是,如果因为他的到来,让原本的“双股剑圣”变成文弱书生,那岂不知可惜的很?

最少也要让刘备成为那个创立出“顾应剑法”的一代剑道宗师嘛。

他加快了脚步,身影融入暮色。

身后,楼桑里炊烟稀落,一片沉寂。

之后的日子里,刘弘的名字,以及那个关于“汉室宗亲后裔、仁义亭长”的故事,在他暗中刻意的推动下,在各家各户的昏黄油灯下,在儒生们的清谈中,悄然传递着,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,漾开一圈圈微澜。

直到,涿县无人不识君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