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阁

看书阁>三国:吾儿刘备,大帝之资! > 第7章 人设!人设!人设!(第1页)

第7章 人设!人设!人设!(第1页)

民心所向,固然重要。

可要做事,光有底层乡民的拥戴还远远不够!

作为一个被后世舆论裹挟和熏陶过的穿越者,刘弘深知话语权的重要性!

在这汉末之际,真正能够左右一地舆论,甚至向上传递声音的,不是百姓,而是那些读过书,有身份地位的士人阶层。

当然,这些士人到底有没有学识,是不是将圣人的学问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,都是不好说的。

只是不论如何,他们的言语,在此时最有分量!

要扬名,少不得要和士人结交一番。

而要像孔融那样以一个“孔融让梨”名动天下,除了自身家族的底子够硬之外,还要结交像李膺那样的大名士。

刘弘底子不硬,暂时也没有扬名天下的打算,所以他要拜访的,只是楼桑里中一个“小小的名士”。

楼桑里西头,有一座小小的院落,院中唯有几竿青竹,几卷书册,显得极为清雅。

如今的士人,大多偏爱这个调调。

虽然有附庸风雅之嫌,可相比起后来那些修仙的、打铁的、饮酒裸奔的、嗑药的“魏晋风流”,还是要正常不少的。

院落的主人王衍,曾是郡中小吏,因性情耿直,不善逢迎,早早致仕归乡,在乡里颇有清望,是本地儒生的核心人物之一。

刘弘提着两尾用柳枝穿好的鲜鱼和一坛自酿的薄酒,登门拜访。

他不是空手而来,但礼物也不贵重,因此不显得刻意巴结。

王衍虽素来清高自诩,可近来也听说过“涿县小孟尝”乐善好施,仁义慷慨的名头,因此并未拒人于门外。

两人在院中竹影下对坐。

王衍清癯,须发花白,眼神却依旧清亮。

刘弘与王衍笑谈应答,令王衍大有一见如故之感。

两人的话题从近日的天气,渐渐引到农桑艰难,再到郡中乃至州中传来的零星消息上。

最后又说起哪里闹了流寇,哪里又起了民变,官吏如何贪酷,百姓如何困苦。

刘弘适时地叹了口气,端起粗陶酒杯,轻轻啜了一口劣酒,眉宇间染上深深的忧虑,似是将忧国忧民常挂在心间。

“唉,王公,眼见这世道一日乱似一日。流寇如蝗,饿殍遍野,官吏只知横征暴敛,中饱私囊。昔日文景之治,光武中兴,百姓尚得喘息。如今……”

他摇了摇头,语气沉重,“弘每每念及此,常夜不能寐啊。”

他放下酒杯,目光投向院墙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,声音带着一种怅然若失的感慨:“弘曾听家父说过,想当年,先祖中山靖王在时,虽为藩王,却最是体恤民情,常言‘王者以民为天’。每逢灾年,必开仓放粮,亲巡属地,抚慰流民……那是何等景象?宗室与民同休戚,社稷方能安稳。天下理当是天下人的天下。”

当年的中山靖王到底是何等人物,他其实并不清楚,却也不重要。

根据坊间流言,这位中山靖王其实乐酒好色,甚至有子孙一百二十余人。

大概是没这么多的,不过应当也不少。

这也是导致中山靖王这一脉汉室宗亲不值钱的原因之一。

毕竟,物以稀为贵嘛。

不过,并不能因为他中山靖王子嗣多,就认定其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混蛋。

当年的周文王姬昌,不也传说有子嗣百人吗?

当然,不管这刘胜到底是什么人,在刘弘嘴里,中山靖王,必须是英雄豪杰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