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昭这边正热热闹闹地和舅母等人看着黄历,给素心挑选出嫁的日子。
宋墨却笑道:“素兰的婚事你准备什么时候办?有钱没钱,娶个媳妇好过年。”
窦昭眨着眼睛道:“又没有人上门提亲,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?”
“你这个妖精!”宋墨俯身咬了她的肩膀。
窦昭脸色一红,“哎哟”一声,忙道:“快别闹了,舅母在这里呢!”
宋墨这才依依不舍地起身。
冬天的衣裳厚,根本就伤不了皮肉。
窦昭咯咯地笑。
宋墨道:“素兰的婚事,你和素心说了?”
“说了!”窦昭笑道,“不仅素心觉得好,陈先生也觉得好,就是有点担心他们性情不合。”
“陈嬷嬷却觉得好。”宋墨在窦昭身边坐下,“她说陈核的性子沉闷,家里外面都很寡言,素兰活泼好动,正好可以带带陈核。我问过陈核,陈核红着脸说一切都听陈嬷嬷的,我看这门亲事挺好。你把素心嫁了,就嫁素兰吧!”
窦昭点头。
陈家
觐见
太子妃陈氏,通州人氏,父亲陈恪,贡生;母亲贺氏,举人之女。承平十年被选为太子妃,知书达理,容色出众,先后为太子诞下三子。承平二十年宫变,太子妃和三位皇孙被困钟粹宫,活活饿死。
据说死前太子妃曾割肉喂子。
窦昭默默地走在通往钟粹宫的路上,xiong口仿佛被块大石头压着似的难受。
宋墨悄悄地握了握她的手,低声安慰她:“没事,太子和太子妃都是很好说话的人。”
窦昭长长地透了口气,对宋墨展颜微笑,轻声道:“我没事,你不用担心。”
宋墨点了点头,眉宇间的担忧却没有散去。
他不禁暗暗思忖,窦昭可能怀了身孕,而且是最关键的前三个月,宫中不能坐轿,这个时候带了窦昭来给太子妃请安,是不是不太合适……可若是不来,又不免有不敬的嫌疑。等到太子妃母仪天下,窦昭这个超一品的夫人每逢过年过节、初一十五都得进宫给皇后和皇太后等人请安,谁又敢保证今日的太子妃明日的皇后娘娘不会给窦昭穿小鞋?
他只想想都觉得心疼。
得想个法子让窦昭以后少进宫才是。
两人各怀心事,默默地跟着内侍进了东宫。
太子身边的大太监崔义俊已在东宫门口等候。
他三十来岁,清瘦文雅,笑容温和,但对他们很是恭敬。
窦昭只听说过这个人,两世为人,她还是第一次和他打交道。
前世,太子被射杀,他护着太子妃和三位皇太孙逃出东宫,想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求救,途中被当时的金吾卫射杀,太子妃和三位皇太孙也因此被困钟粹宫。
窦昭望着和宋墨寒暄的崔义俊,心情十分的怪异。
崔义俊却突然望了过来,目中含笑地朝着她颔首,俨然一位饱读诗书的士子,哪里有半点太监的卑琐。
窦昭想到他的外号“崔便宜”,又想到了汪渊——汪渊慈眉善目,如xiong怀坦荡的长者,实际上却比任何一个人都心xiong狭窄,睚眦必报。
她不由暗暗感叹。
可见不管是什么人,做到了顶尖,都不是等闲之辈,都不能以貌取人。
窦昭不敢马虎,微微曲膝,朝着崔义俊行了个福礼。
崔义俊很是意外,但很快就神色如常,笑容和气地请宋墨和窦昭进了东宫。
宋墨跟着崔义俊去了前殿,有宫女领着窦昭去了后面太子妃平日起居的偏殿。
这是窦昭第一次见到太子妃。
她此时正值花信年纪,身段苗条,穿了件家常的宝蓝色妆花通袖袄,如明珠朝露,清秀绢丽。
窦昭瞥了一眼就垂下了眼睑,恭敬地给太子妃行礼。
太子妃吩咐身边宫女给窦昭端个锦杌来,并笑道:“早就听说北楼窦氏乃北直隶的名门望族,今天见到窦夫人,才知道所言不虚。”
一句话,已让窦昭微微动容。
女子出嫁,冠夫姓。可若是娘家显赫,又有诰命在身,通常会以娘家的姓氏称其为夫人,就像当年的蒋氏,因出身定国公府,自己又是英国公府的国公夫人,京都人都称其为“蒋夫人”,而不是英国公夫人。
太子妃此言不仅抬举了窦昭,而且恭维了窦家,难怪有“知书达理”的名声。
“多谢娘娘抬爱。”窦昭起身,谦逊道谢。
“你不必拘谨。”太子妃笑着让窦昭坐下说话,“你以后进宫的次数多了,就知道我这里最是随意不过了。”
宫里表里不一的人多了,汪渊也常说自己最是随和不过。
窦昭在心里腹诽,笑盈盈地称“是”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