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说,大乾的体制的确早已成文,但就实际而言,皇帝拥有至高权力,他完全可以不理会那些大臣们的请求。尤其是,大臣们所求之目的,是这种权争乱局时,他非但没有拒绝,反而还要顺应,可见此事背后必有阴谋,只不过这阴谋的发起者,不是那些大臣,而是元康帝而已。早在徐安还在为征战时,他就从一些廷寄中,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。自己在外面作战时候,因为是对外战争,按说国家之内,理当上下同心。然而过程之中,却出现了不少,令人不开心的事情,甚至有人还在质疑皇帝与徐安的行为,显然这一切已经触碰到了元康帝的底线。因为之前还在战争期间,所以元康帝为了大局,并不会直接发难。而眼下徐安不但得胜归来,并且还带回了海外族群的赞誉,这就直接地证明了,元康帝支持这一战,有多么正确。既然皇帝是正确的,那么做错事的人,自然就是那些大臣。如果大臣们能够在事后,选择安分守己,皇帝也许不会有什么动作,可这些混蛋,现在却又要跳出来,以嫉妒之心而弹劾功臣。那不是正好,给了皇帝一个杀人和整肃朝纲的理由吗?“承恩,难道你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?”沉默了片刻,徐安忽然问道。然而祖承恩的回答,却和之前一样,他的确没有发现什么端倪。“你啊。”叹了口气,徐安现在虽不想给他解密,但稍微透露一些线索,倒也无妨。“难道你忘了,之前在西牙时候,我们收到过一份廷寄上,曾列举了几人的名字,那其中不就有汪本东吗!”原来如此!祖承恩此刻恍然大悟,在之前远征时候,汪本东就曾以朝廷银钱短缺为理由,想要让元康帝收兵。那么这件事也就成了一切的起点!瞧祖承恩此刻模样,徐安也是会心一笑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祖承恩绝对不是什么笨人,相反他的智慧,要超过九成九的角色。然而他之所以,在面对这件事时,显得如此愚笨,反而正式他的忠诚所在。因为祖承恩在此后他的时候,选择的是——不用心!凡不用心,就是任其差遣,无奈徐安让他干什么,他都会义无反顾,又能尽心竭力,这样的人不是忠诚,又是什么?善恶是非,阴阳黑白,的确需要分辨。但要看在什么时候,做什么事情,处于一个什么身份,以及面对的事什么人。仅以徐安和祖承恩之间的关系而言,他的“不用心”,才是最难能可贵的。。。。。。。不久,鼓声响起,朝会正式开始。大臣们纷纷整理衣冠,步入大殿。徐安与祖承恩也跟随着人流,走进了金碧辉煌的大殿。他们站在大殿的一侧,目光紧盯着高高在上的龙椅。元康帝端坐在龙椅上,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。他轻轻咳嗽了一声,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。“诸位卿家,今日朝会,有何要事奏报?”元康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在大殿中回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