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阁

看书阁>茶凉七分 > 第一章(第6页)

第一章(第6页)

如今才过了七年,誓言已经随风消散。

林晚站在桥头,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,突然释怀了。世间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或许没有什么能真正永恒,尤其是爱情。

第二天会议结束后,主办方组织夜游西湖。林晚本来不想去,但拗不过同行老师的热情相邀,只好跟着前往。

游船上,专家学者们谈笑风生,讨论着学术问题。林晚安静地坐在角落,看着岸上灯火阑珊。

林编辑不舒服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。

林晚抬头,是白天会议上发言的一位青年学者,叫沈思明。她记得他的演讲很精彩,关于现代文学中的城市书写。

没有,只是有点累。她礼貌地笑笑。

沈思明在她旁边坐下:白天你的提问很犀利,看得出来读了很多书。

工作需要而已。林晚谦虚道。

他们聊了起来,从会议主题谈到彼此的工作。沈思明是杭州本地人,在大学里教书,说话不急不缓,眼神清澈而真诚。

当游船经过三潭印月时,沈思明突然说:你知道吗这里有个传说,如果能看清三个石塔倒影的总数,就能得到真爱。

林晚望着水中的倒影,笑了笑:传说总是美好的。

你不相信真爱

相信过。她轻声说,现在觉得,可能它只是短暂来访的客人,不会永远停留。

沈思明若有所思地看着她:听起来是个有故事的人。

林晚没有接话。她不想对一个刚认识的人倾诉自己的伤痛。

下船时,林晚不小心踩空了一下,沈思明及时扶住了她。那一刻的靠近,她闻到他身上淡淡的书卷气,混合着湖水的清新。

谢谢。她迅速站稳,拉开距离。

沈思明自然地收回手,递给她一张名片:明天我没事,如果你需要导游,可以打电话。杭州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,不只是西湖。

林晚接过名片,没有承诺什么。

那晚回到酒店,她意外地睡得很好,没有失眠,没有梦到周屿。清晨被鸟鸣唤醒时,她感到久违的平静。

鬼使神差地,她拨通了沈思明的电话。

他带她去了孤山,走了不寻常的小路,看了许多游客看不到的风景。在林晚印象里,学者大多沉闷无趣,但沈思明不一样。他知识渊博却不卖弄,风趣幽默而不轻浮,最重要的是,他懂得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,不会让她感到压力。

他们参观了林启故居,讨论了林徽因的诗歌,在西泠印社看了金石展览。林晚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这样放松地与人交谈了——不涉及感情,不涉及伤痛,只是纯粹的思想交流。

下午,他们在一家临湖的茶馆休息。碧绿的龙井在玻璃杯中舒展,远处山色空蒙。

杭州真美,林晚由衷感叹,在这里生活的人应该很幸福吧。

幸福与否,主要看心境,不是地域。沈思明微笑道,上海也不错啊,机会多,节奏快。

林晚摇摇头:太快了,快得让人来不及感受就已经结束。

沈思明敏锐地看着她:听起来你需要的是慢下来,而不是换地方。

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了更个人的领域。林晚简单提到了刚结束的感情,没有细节,只是说七年的关系结束了。

沈思安静地听着,没有过多安慰,也没有批判,只是说:七年不短,足以让一个人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。即使分开了,那些影响依然在。

这话让林晚感到被理解。是啊,周屿已经成为她的一部分,无论是好是坏,都无法完全剥离。重要的是如何与这部分共存,而不是否定或删除。

我一直在想,是不是自己不够好,所以他才。。。林晚突然停住,惊讶于自己竟然对一个几乎陌生的人说这些。

沈思明摇摇头:感情的事很难说对错。但我觉得,一个人离开你,不代表你不够好,只是你们不适合走下去了。就像——他指了指桌上的茶,有人喜欢龙井,有人偏好普洱,不是茶的好坏问题,是口味不同。

data-fanqie-type=pay_tag>

这个比喻让林晚笑了。几天来,她第一次真心地笑。

夕阳西下时,他们沿着苏堤散步。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,美得如同油画。

谢谢你今天陪我,林晚真诚地说,我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。

沈思明微笑:是我的荣幸。其实,我今天本来有个稿子要赶,但不知为什么,接到你的电话就推掉了所有事。

林晚有些尴尬地移开目光。她还没准备好开始任何新的可能。

沈思明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,温和地说:别担心,我只是想交个朋友。你在杭州这几天,如果需要人陪,随时找我。回上海后,如果你愿意,也可以继续保持联系。当然,如果你觉得不方便,就当我没说过。

他的坦诚让林晚放松下来:好,保持联系。

回上海的前一晚,林晚独自在酒店房间整理笔记。窗外月色皎洁,湖面上泛着银光。她突然想起沈思明的话——幸福与否,看的是心境。

或许她真的需要改变心境,而不是一味沉浸在伤痛中。

她打开手机,第一次没有查看苏雨晴的社交媒体,而是搜索起杭州的工作机会。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惊讶,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鲜的期待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