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阁

看书阁>穿越四合院,我的金手指不太正经 > 22.商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办法(第1页)

22.商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办法(第1页)

吴副科长见到杨艺愿意聆听他的想法,索性便开诚布公起来。

“不过现在农村形势一片大好,一些老家有地的城里人……”

啊,这时候选择回流到农村?!

跟49年投果党有什么区别。

这事情吧,杨艺真还不太清楚。

没想到在三年灾害之前,还有一小段这种光景的。

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。

老一辈人对土地的情节,那是后世年轻人都无法理解的。

而且他们又没有能看破历史迷雾的本事,再加上公社大锅饭的政策在,这时候选择回归农村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“我明白了,你继续。”

“给两家公私合营的单子,他们会比国营厂子更珍惜这个机会。

而且工装得换的,这算是一桩长久买卖。

我就这么说吧,家里要是碰到点麻烦事,咱们可以让人家帮忙,公私合营企业相对稍许灵活一些,他们为了长期留住订单,能帮忙的绝对会想办法来帮忙的。”

利益交换嘛,杨艺懂的。

而且这还是不见任何金钱交易的利益交换,至少轧钢厂发单方是不拿钱,甚至都不用担心任何形势的调查。

“所以,要我选的话,选陈经理他们就很合适。

这女人做生意的名声,在正阳门那圈子里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。

帮忙那是真的帮!”

人才啊!

“我明白了,老吴。

现在就最后一个问题……

这票工装订单的量不算小,陈雪茹她打算怎么安排生产呢?

总不见得拿去国营厂委托加工吧,人家应该不会鸟她的。”

“科长,您果然是这个,就连提出问题也是一针见血。”

吴副科长先是伸出了大拇指,然后继续开口解释。

“咱北平乡下,就有好些个公社搞了集体制衣厂……”

额!

连城乡劳动成本差都搞出来了。

而且这种做法吧,还都是合法合规的。

不得不说,哪怕上面的政策再怎么严谨,商人们总是会想到这样那样的法子。

难怪,两家公私合营企业的报价,会比国营厂要少了20左右。

杨艺一上来还以为,这是准备在做大货的时候,再偷摸摸来个偷工减料什么的。

这不就是改开后,那些“亿元村”的发家之路嘛。

不过既然这种做法合乎规矩,那么杨艺也就彻底放下心来。

“把订单给陈经理吧。

不过我得去现场看一下,看看乡下的集体厂,能不能按时完成我们的工装订单。”

毕竟以前陈雪茹只做过轧钢厂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订单,然而这次却是一万多件,还是以后有细水长流的订单,杨艺可不想出现任何纰漏。

“行,不去实地看看的确是不太放心,我马上去联系陈经理,让她安排陪您去看看。

十一前交货,这时间也不算太宽裕了。”

“嗯,你下去安排吧。”

吴副科长兴高采烈的下去了。

这个结果对他来讲就很不错,也可能陈雪茹许诺过吴副科长什么,不过杨艺也不想深究下去。

水至清则无鱼,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。

一点都不漏好处给下属,人家又凭啥给你卖命干活呢。

转头,吴副科长就见到又是一个大美女,站在科长办公室门口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