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书阁

看书阁>三国:吾儿刘备,大帝之资! > 第37章 汉使的真正本事是什么?(第2页)

第37章 汉使的真正本事是什么?(第2页)

钟声响起,授课开始。

刘弘今日讲的是《管子》中关于“轻重之术”的篇章。他深入浅出,结合当下卧虎庄的布酒生意实例,阐述国家调控与市场流通的道理。

大部分学生听得聚精会神。

刘备一边听一边若有所思地点头,手指还在下意识地捻着草茎。关羽目光炯炯,显然也在联系《春秋》中的治国之道。公孙瓒则将其视为“粮草后勤”的兵法延伸,也听得格外认真。

唯独简雍,起初还装模作样听几句,只是很快就胯下脸去,开始在竹简边缘画小人,最后又忍不住凑近牵招,似乎想继续刚才的笑话。

他觉得这商贾之道,实在无趣的紧。

“阿雍,《管子》所言,民有余则轻之,故人君敛之以轻;民不足则重之,故人君散之以重,何解?”

简雍猝不及防,慢悠悠站起来,挠了挠头,笑嘻嘻道:“先生,这个嘛……学生以为,关键在‘轻重’二字。轻重缓急,拿捏得当便是。”

回答得模棱两可,明显没认真听讲。

刘弘闻言却也不恼,反而笑问道:“你不喜此学,倒也无妨,人各有志。只是,阿雍日后有何志向?”

简雍挺起胸膛,朗声道:“学生之志,不在朝堂理财,亦不在沙场争锋!学生志在效仿博望侯张骞,持节云中,纵横捭阖于异域王庭!做一名扬我大汉天威的‘汉使’!”

此言一出,学堂内一片安静。

有热闹看了!

刘备等人都知道简雍的性子,以及他在辩论方面的才能。

而这些日子以来,刘弘时常给他们授课,公孙瓒等人当然也清楚,这位刘庄主在经学上的造诣或许不如卢师,可在其他方面的学问,是要超过卢师的!

看来这场辩论一定会很精彩,众人心中隐隐期待着。

刘弘笑问道:“哦?阿雍志向高远,欲为汉使,扬我国威,很好嘛。可是,汝可知,真正的汉使,最要紧的本事是什么?”

简雍朗声道:“自然是辩才无双!”

刘弘却是摇了摇头,“使者,人人都是能做的。所谓辩才其实无甚用处。汉使,也是一样。难道如夜郎那种小国,就没有能够舌灿莲花,言语似剑,辩才无双的使者吗?当然是有的。可是,天下之人,谁会将夜郎这种小国的使者当回事呢?没有的。”

他目光扫过堂下诸少年,继续道:“汉使最重要的本事,就是出使敌国,然后死在那里!”

少年们愕然。

刘弘拔出腰间花重金购来的八面汉剑。

此剑他是打算送给卢植的。

抽剑出鞘,刘弘也为之侧目。

汉剑之美,远非后世的倭刀之流所能相比。

堂下的诸少年也纷纷露出喜爱之色。

即便是对外物最为淡薄的关羽,也微微有些动容。

刘弘将剑放在身前的木桌上,随意落座,看向少年们,笑道:“昔年陈汤有言,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!此言固然痛快!可豪言壮语谁都会说!真正痛快的是,若是当真遇到事情,我大汉并非是只会谴责,再谴责,而是真的敢打的!大汉使者,死在哪里,我大汉的军马,就打到哪里!天下之大,无汉骑不可往之地!汉使的真正依仗,是我强汉!”

众少年只觉心怀激荡,纷纷露出慨然之色!

刘弘执剑而起,看向诸少年,“阿雍想做一个名留青史的汉使也好,你等想要做出些为国为民的大事也好。首先你们要多学本事,要用尽手段,步步登高,高到足以一言而定天下策!高到足以扫除腐朽!要让强汉永远是强汉!唯有如此,方可再谈其余!否则,便有滔天志向,也不过是镜中月,水中花罢了!此言,弘与汝等共勉之!”

少年们皆起身,深施一礼,“学生谨受教!”

……

刘弘走出大堂时,见卢植正站在门外,皱着眉头。

显然,他已听了许久。

“子高,你如此教授学生,只怕……”

卢植这种大儒,对刘弘方才那番近乎带有煽动性的演讲,当然是并不如何赞同的。

尤其是刘弘竟然要学生们“用尽手段”来登上高位。

面对卢植的质疑,刘弘只是笑了笑。

他与卢植所走的道路本就不同,又何必多费唇舌?

他拎起手中汉剑,故做叹息道:“如此说来,这剑看来子干是不会收下了!既然如此,我只能将它另送他人了。这剑,我那涿县令的兄长可是喜爱的很啊!”

话音还未落下,刘弘只觉眼前一花,手中汉剑却已是到了卢植手上。

卢植一边摸着剑,一边说道:“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,同则相亲,异则相敬。好剑!好剑!”

卢植拎着剑,快步遁走。

刘弘一愣,片刻之后,才反应过来卢植方才那番话的意思是“求同存异”。

至于最后那两句“好剑”,到底是什么意思,刘弘认为卢植一定是在夸赞那剑极好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