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老还乡
离开石桥村,萧墨上任北海州。
北海州临近北海,故此得名。
萧墨这些年一有空就会去翻阅一些地方志,和大齐的山河堪舆图进行对照,打算制作一副走江图。
如雪醒来后,若要走江。
最好的路途便是从甘月泊为入口,再进入思明湖,往春松河走,最后经过洛水、云崖江,最后入北海。
根据萧墨这些年查阅文献的了解,走江越是往后,就越发困难,所以这最后一段云崖江,自己更要好好勘察,为如雪做好准备。
三个月后,萧墨来到北海,
因为之前张谦之在北海州担任过几年的太守,积累了不少的声望。
而萧墨又是张谦之的学生,更不用说萧墨的名声早就传遍了齐国。
所以对于萧墨能够前来担任太守,北海州的世家以及官员都非常的配合。
不过就在萧墨来到北海州的告老还乡
“父亲!”
“父亲啊!”
“爷爷!”
张老先生的子女们泣不成声。
萧墨站起身,对着先生深深一礼。
四年后,萧墨年过半百。
北海州大洪!
萧墨第一时间冒着大雨前往重灾区以及堤坝险段,亲自查看灾情、水势、决口位置、淹没范围。
萧墨动用衙役、驿卒、甚至征调熟悉水性的渔民、船夫,传递上下游、各乡村的灾情、水位变化、堤坝状况,迅速绘制受灾区域草图,标注危险区、高地、物资点、交通要道,亲自主持开仓赈灾、安置灾民、着重防疫。
此外,萧墨以工代赈,开挖引河、束水冲沙,分段围堰。
这一场十年难得一遇的洪灾中,灾民安抚之迅速,影响之小,皆是齐国立国以来之最。
之后,萧墨深度考察北海州各条江河,兴修水利,引流灌溉。
原本容易被冲毁的人地域,变成了一亩亩的良田。
萧墨又立书《齐国水利要术》,书中阐述各种治理江河的方法,以及遇到洪灾的应对措施,甚至制定了相对详细的标准。
自此之后,萧墨于人间名声,已至顶峰。
五十三岁那年,萧墨突闻噩耗,房龄师兄病逝于故居之中。
拿着师兄寄来的信件,萧墨坐在院子,久久不语。